第089章 第 89 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089章 第 89 章
白惜時朗聲問完話後, 城門並沒有第一時間打開。
她有過這樣的預料,並不氣餒,如若只是這麽一番話就能叫城門大開, 估計劉尚書亦早已敲開金舒城的防守。
而她更清楚,其實此刻不願妥協的是將領, 並不是人數眾多的兵士。
將領是兵變的領頭者,很有可能已被後越策反,早就勾結在一起, 即便有招撫璽書在,他們仍怕被秋後算賬、革職問罪。
因為被逼兵變和投敵反叛, 本來就是兩碼事。
而白惜時眼下要做的,是繼續動搖軍心。
一聲令下“放箭”, 頃刻間數百支箭矢朝著城樓而去,起先守軍還慌忙準備迎戰, 繼而發現射來的箭矢上並沒有箭頭,而每一根箭身上都綁著一根紙條。
疑惑之下, 不少人都將那紙條拆了下來, 上頭的內容其實與方才招撫璽書上的一致。
那是在出發金舒城前, 白惜時與人花費了大半個晚上謄抄出來的,為的就是今日一用。
與此同時,郭明又高聲將璽書上的內容宣讀一遍,而城樓上的守將此刻已下令放箭還擊,試圖打斷郭明, 但望著身後曲折看不到盡頭的明火,許多兵士都遲疑了。
敵眾我寡, 這場戰,打不贏。
大軍壓境, 即便只是不戰而圍,用不了一段時日城中的糧草耗盡,依舊是身死異鄉的下場。
可眼下,還有第二種選擇。借著火光,許多人看著那封謄抄下來的招撫書,即便不識字,方才的郭明高聲宣讀的聲音仍字字縈繞在耳。
遼東巡撫陳越已被問罪,朝廷承諾既往不咎,他們還有活的機會……
箭矢稀稀拉拉向城樓下射過來,不再帶有誓死守城的決心,眼看時機成熟,白惜時又朗聲問了一句,“父母妻兒均在大魏,諸位將士,真的不想回家嗎?”
“如若還想盡子之孝,盡夫之責,打開城門!爾等不是罪人,仍是我大魏浴血沙場,捍守國門的兵!”
說完這句話後,白惜時該做的便已經都做了,此時唯剩等待。其實她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般胸有成竹、氣定神閑,一顆心懸在半空之中,攥緊拳頭等待著最後的結果。
時間一點一點過去,城樓上先是起了一陣騷動,繼而本就雜亂無章的箭矢也逐漸停止,不知等了多久,最後隨著“嗡隆”一聲巨大的轟鳴之聲,固若金湯的金舒城門,就這樣在白惜時、郭明面前打開了。
火把明滅,人影攢動,金舒城的兵士和百姓們不顧守將反對,聯合起來為大魏騎兵打開了一條入城通道。
成了!望著黑夜之中洞開的城門,白惜時的一顆心終於落地。
郭明亦面上難掩激動,手持韁繩,隨他一起縱馬入城。
兵變的軍士見到來人紛紛放下武器,跪地接旨,即便在天明之後得知大軍根本未到,但彼時金舒城已被白惜時、郭明接管,後悔無用。
何況乎入城將領確實信守諾言,並未問罪,兵士們亦想要歸家與親人團聚。
後面的一應事宜便順利起來,在接管了金舒城後,白惜時留守,郭明帶著部分守軍和八百輕騎,繼續追剩下的據點而去。
金舒城後的兵變之士勢單力寡,郭明一路勢如破竹,費了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便追回收編了絕大部分軍隊。
捷報一封封傳回大本營,亦給正在與後越激戰的大魏軍將吃了一顆定心丸,解了回顧之憂。
等到白惜時再回去遼東大本營,已經是四十日之後,此時大魏與後越也已在北部邊境完成幾輪交戰,滕烈沈穩於陣前指揮,待到開春之際,亦將後越徹底驅除出境,不敢再犯。
兩個月過去,一切推進的都比想象中還要順利,唯剩解決完最後一件事,他們應當就可以歸京。
那便是捉拿被後越策反的兩名參將,後越撤退的時候將兩名大魏叛將一同帶走,二人知道大魏不少邊防機密和排兵布陣套法,如若此二人長期留在後越,必將後患無窮。
因而最後一戰徹底擊退敵軍後,滕烈並沒有隨大部隊歸營,而是卸下戰甲,與朱文傑帶上一隊騎兵策馬追逃軍而去。
後續不再是激戰,而是追蹤緝拿,能活捉那二名參將便活捉,不能活捉,尋機會射殺。
但後越軍隊撤退的道路上,有一處飛天關,兩側均是高崖,中間唯剩一條低谷走道,此地易守難攻,如若讓後越得知有大魏將士於後追蹤,埋伏於此處,幾乎可使其全軍覆沒。
當得知大軍即將歸營,但滕烈與朱文傑帶著一隊輕騎追去了飛天關,白惜時思量此舉雖涉險,但滕烈在兩軍對陣之中都可臨危不懼、指揮若定,必當會提前規避,不在飛天關給敵軍可乘之機。
思及此,白惜時掀簾走出了主帳,她預備靜待佳音,順帶收整行裝,然後等滕烈此次回來,一行人等應當便可踏上返京之程。
在回自己營帳的路上,白惜時偶然聽見了兩位小將談話,起先並未放在心上,向前走了幾步才倏然一頓,回首確認。
“你們說在返程路上遇到什麽人?”
那兩個小將被白惜時嚴肅的表情嚇了一跳,以為自己說錯了話,停了半晌才重覆道:“巡防民兵。”
“多少人?”
“就兩、三個。”
征納遼東當地男子農閑時擔任民兵,巡防邊境不是很正常的事嗎?掌印的表情為何如此驚訝?
白惜時蹙眉不語,巡防民兵?
然前幾日她曾聽郭明提及,這幾日因敵軍被驅逐出境向北奔逃,短時間內不會反撲,民兵們都被調去守衛糧倉。
那為何會有這麽幾人仍出現在邊境?
不過如若只有兩、三人,也確實可能是留守下來。
本想找郭明再次確認,不想他又去往了金舒城,白惜時思來想去左右無事,最後還是決定去兩位小將所說之地探探虛實,以免有他國細作趁亂混跡進遼東。
然而在邊境,白惜時並未遇到兩位小將提及的巡防民兵,反倒是前頭離飛天關不遠,策馬又向前行了一段路程,白惜時恰巧遇到從飛天關回程的一行商隊,一經打聽,得知飛天關風一路平浪靜,商隊一路行來並未發現有打鬥過的跡象,白惜時聽完心下更加坦然,看來滕烈一行果然順利走了過去。
正準備打馬回城之際,前方突然傳來一陣地動山搖般的轟動之聲,恰是從飛天關的方向,白惜時神色一凜,本來已經調轉的馬頭又重新調撥回去,繼而單手持韁,向著飛天關的方向縱馬疾馳。
她其實沒有猜透眼下的情勢。
按理說後越、滕烈應當早就已經經過飛天關,若是順利的話,此刻應當返程,那這麽大的動靜又是為何?
另一邊。
滕烈一行確實順利度過飛天關,並在後續的追蹤中成功射殺兩位大魏叛將,同時一路回奔,逐漸與後越追擊隊伍拉開距離,最後在返回飛天關時,後越幾股追擊隊亦擔心大魏將領會埋伏於此,不敢深入,即便不甘心也還是不得不放任滕烈一行策馬揚長而去。
事情進展到這裏,仍然十分順利。回程的騎兵們也終於放下警惕,於狹長的山谷間展開笑顏,商討著回去如何大醉一場,再睡他個三天三夜。
高崖險峻,山風呼嘯。
然而就在這個時候,地面隱隱晃動,身下馬匹發出不安的嘶鳴,緊接一行人便瞧見前方黃土漫天,繼而一陣不同尋常的悲鳴之聲傳來,且動靜越來越大,顯然是有一大群體積龐大之物向著此處急速奔襲而來。
塵土撲面而來之際,滕烈目光鋒利,果決下令,“下馬!登崖!”
眾騎兵聽令分別向兩邊散去,與此同時,所有人於這驚天動地的踩踏聲之中也終於看清了所來何物——野牛群,受驚的野牛群!
這是火牛陣!從南邊而來的火牛陣!
他們竟然於回程之中了埋伏。
而後越在北,逃亡之際絕不可能從南面設伏,也就是說,是自己人?
思及此一雙冷目猶如鷹隼,滕烈很快意識到,軍中有內鬼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白惜時朗聲問完話後, 城門並沒有第一時間打開。
她有過這樣的預料,並不氣餒,如若只是這麽一番話就能叫城門大開, 估計劉尚書亦早已敲開金舒城的防守。
而她更清楚,其實此刻不願妥協的是將領, 並不是人數眾多的兵士。
將領是兵變的領頭者,很有可能已被後越策反,早就勾結在一起, 即便有招撫璽書在,他們仍怕被秋後算賬、革職問罪。
因為被逼兵變和投敵反叛, 本來就是兩碼事。
而白惜時眼下要做的,是繼續動搖軍心。
一聲令下“放箭”, 頃刻間數百支箭矢朝著城樓而去,起先守軍還慌忙準備迎戰, 繼而發現射來的箭矢上並沒有箭頭,而每一根箭身上都綁著一根紙條。
疑惑之下, 不少人都將那紙條拆了下來, 上頭的內容其實與方才招撫璽書上的一致。
那是在出發金舒城前, 白惜時與人花費了大半個晚上謄抄出來的,為的就是今日一用。
與此同時,郭明又高聲將璽書上的內容宣讀一遍,而城樓上的守將此刻已下令放箭還擊,試圖打斷郭明, 但望著身後曲折看不到盡頭的明火,許多兵士都遲疑了。
敵眾我寡, 這場戰,打不贏。
大軍壓境, 即便只是不戰而圍,用不了一段時日城中的糧草耗盡,依舊是身死異鄉的下場。
可眼下,還有第二種選擇。借著火光,許多人看著那封謄抄下來的招撫書,即便不識字,方才的郭明高聲宣讀的聲音仍字字縈繞在耳。
遼東巡撫陳越已被問罪,朝廷承諾既往不咎,他們還有活的機會……
箭矢稀稀拉拉向城樓下射過來,不再帶有誓死守城的決心,眼看時機成熟,白惜時又朗聲問了一句,“父母妻兒均在大魏,諸位將士,真的不想回家嗎?”
“如若還想盡子之孝,盡夫之責,打開城門!爾等不是罪人,仍是我大魏浴血沙場,捍守國門的兵!”
說完這句話後,白惜時該做的便已經都做了,此時唯剩等待。其實她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般胸有成竹、氣定神閑,一顆心懸在半空之中,攥緊拳頭等待著最後的結果。
時間一點一點過去,城樓上先是起了一陣騷動,繼而本就雜亂無章的箭矢也逐漸停止,不知等了多久,最後隨著“嗡隆”一聲巨大的轟鳴之聲,固若金湯的金舒城門,就這樣在白惜時、郭明面前打開了。
火把明滅,人影攢動,金舒城的兵士和百姓們不顧守將反對,聯合起來為大魏騎兵打開了一條入城通道。
成了!望著黑夜之中洞開的城門,白惜時的一顆心終於落地。
郭明亦面上難掩激動,手持韁繩,隨他一起縱馬入城。
兵變的軍士見到來人紛紛放下武器,跪地接旨,即便在天明之後得知大軍根本未到,但彼時金舒城已被白惜時、郭明接管,後悔無用。
何況乎入城將領確實信守諾言,並未問罪,兵士們亦想要歸家與親人團聚。
後面的一應事宜便順利起來,在接管了金舒城後,白惜時留守,郭明帶著部分守軍和八百輕騎,繼續追剩下的據點而去。
金舒城後的兵變之士勢單力寡,郭明一路勢如破竹,費了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便追回收編了絕大部分軍隊。
捷報一封封傳回大本營,亦給正在與後越激戰的大魏軍將吃了一顆定心丸,解了回顧之憂。
等到白惜時再回去遼東大本營,已經是四十日之後,此時大魏與後越也已在北部邊境完成幾輪交戰,滕烈沈穩於陣前指揮,待到開春之際,亦將後越徹底驅除出境,不敢再犯。
兩個月過去,一切推進的都比想象中還要順利,唯剩解決完最後一件事,他們應當就可以歸京。
那便是捉拿被後越策反的兩名參將,後越撤退的時候將兩名大魏叛將一同帶走,二人知道大魏不少邊防機密和排兵布陣套法,如若此二人長期留在後越,必將後患無窮。
因而最後一戰徹底擊退敵軍後,滕烈並沒有隨大部隊歸營,而是卸下戰甲,與朱文傑帶上一隊騎兵策馬追逃軍而去。
後續不再是激戰,而是追蹤緝拿,能活捉那二名參將便活捉,不能活捉,尋機會射殺。
但後越軍隊撤退的道路上,有一處飛天關,兩側均是高崖,中間唯剩一條低谷走道,此地易守難攻,如若讓後越得知有大魏將士於後追蹤,埋伏於此處,幾乎可使其全軍覆沒。
當得知大軍即將歸營,但滕烈與朱文傑帶著一隊輕騎追去了飛天關,白惜時思量此舉雖涉險,但滕烈在兩軍對陣之中都可臨危不懼、指揮若定,必當會提前規避,不在飛天關給敵軍可乘之機。
思及此,白惜時掀簾走出了主帳,她預備靜待佳音,順帶收整行裝,然後等滕烈此次回來,一行人等應當便可踏上返京之程。
在回自己營帳的路上,白惜時偶然聽見了兩位小將談話,起先並未放在心上,向前走了幾步才倏然一頓,回首確認。
“你們說在返程路上遇到什麽人?”
那兩個小將被白惜時嚴肅的表情嚇了一跳,以為自己說錯了話,停了半晌才重覆道:“巡防民兵。”
“多少人?”
“就兩、三個。”
征納遼東當地男子農閑時擔任民兵,巡防邊境不是很正常的事嗎?掌印的表情為何如此驚訝?
白惜時蹙眉不語,巡防民兵?
然前幾日她曾聽郭明提及,這幾日因敵軍被驅逐出境向北奔逃,短時間內不會反撲,民兵們都被調去守衛糧倉。
那為何會有這麽幾人仍出現在邊境?
不過如若只有兩、三人,也確實可能是留守下來。
本想找郭明再次確認,不想他又去往了金舒城,白惜時思來想去左右無事,最後還是決定去兩位小將所說之地探探虛實,以免有他國細作趁亂混跡進遼東。
然而在邊境,白惜時並未遇到兩位小將提及的巡防民兵,反倒是前頭離飛天關不遠,策馬又向前行了一段路程,白惜時恰巧遇到從飛天關回程的一行商隊,一經打聽,得知飛天關風一路平浪靜,商隊一路行來並未發現有打鬥過的跡象,白惜時聽完心下更加坦然,看來滕烈一行果然順利走了過去。
正準備打馬回城之際,前方突然傳來一陣地動山搖般的轟動之聲,恰是從飛天關的方向,白惜時神色一凜,本來已經調轉的馬頭又重新調撥回去,繼而單手持韁,向著飛天關的方向縱馬疾馳。
她其實沒有猜透眼下的情勢。
按理說後越、滕烈應當早就已經經過飛天關,若是順利的話,此刻應當返程,那這麽大的動靜又是為何?
另一邊。
滕烈一行確實順利度過飛天關,並在後續的追蹤中成功射殺兩位大魏叛將,同時一路回奔,逐漸與後越追擊隊伍拉開距離,最後在返回飛天關時,後越幾股追擊隊亦擔心大魏將領會埋伏於此,不敢深入,即便不甘心也還是不得不放任滕烈一行策馬揚長而去。
事情進展到這裏,仍然十分順利。回程的騎兵們也終於放下警惕,於狹長的山谷間展開笑顏,商討著回去如何大醉一場,再睡他個三天三夜。
高崖險峻,山風呼嘯。
然而就在這個時候,地面隱隱晃動,身下馬匹發出不安的嘶鳴,緊接一行人便瞧見前方黃土漫天,繼而一陣不同尋常的悲鳴之聲傳來,且動靜越來越大,顯然是有一大群體積龐大之物向著此處急速奔襲而來。
塵土撲面而來之際,滕烈目光鋒利,果決下令,“下馬!登崖!”
眾騎兵聽令分別向兩邊散去,與此同時,所有人於這驚天動地的踩踏聲之中也終於看清了所來何物——野牛群,受驚的野牛群!
這是火牛陣!從南邊而來的火牛陣!
他們竟然於回程之中了埋伏。
而後越在北,逃亡之際絕不可能從南面設伏,也就是說,是自己人?
思及此一雙冷目猶如鷹隼,滕烈很快意識到,軍中有內鬼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